发布时间:2021-03-04来源:编辑:浏览: 次
在儿科特色中医综合治疗室,每天都挤满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小患者,不约而同地享受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治病这一绿色疗法的好处。据悉,这些患者中尤以反复感冒发热腹泻咳嗽者居多。
2岁的雨薇宝宝反复发热4日,因患儿服药即吐,家长拒绝输液,辗转3家医院治疗仍发热反复难退。来我院就诊时体温38·6℃,精神欠佳,纳食差,全身肌肤灼热,咽红++,扁桃体Ⅱ°肿大,扁桃体上可见脓性分泌物,苔黄腻,指纹浮紫于风关之上。医生诊断为“小儿乳蛾病”(化脓性扁桃体炎)。证属热毒炽盛,火邪上冲。治疗应益清热解毒,利咽消肿。因患儿及家长都拒绝口服药物及打针输液。医生给予雨薇宝宝施用本科室外敷制剂“清热泻火3号”贴敷双涌泉穴、“疏风清热2号”贴敷天突穴治疗两天,第3天复诊患儿体温降至37·8℃,继续给予雨薇宝宝进行穴位贴敷2日后,体温逐渐降至正常。第5天复诊,患儿咽部恢复正常,红肿消退,脓性分泌物也完全消失。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、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对抗生素、激素的担忧,人们又在回归自然疗法——绿色医疗。中医药正是绿色医疗的典型代表。中医药有其独具特色的多种治疗方法,以治疗途径划分,有内治法和外治法等。
小儿穴位贴敷属于“自然疗法”、“绿色医学”范畴,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,毒副作用少,不仅避免了患儿服药打针的痛苦,家长容易接受,而且经济实用、疗效确切。中药敷贴疗法是将中药膏剂敷贴于身体的某一部位(穴位),运用中药归经原则,以气味具厚药物为引导,率领群药,开结行滞直达病灶。故可透入皮肤产生通经走络,温中散寒,宣肺止咳,清热凉血等功效。敷于体表的中药膏剂可刺激神经末梢,通过反射,扩张血管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改善周围组织营养,渗透达皮下组织,在局部产生一定药物浓度,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治疗作用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治病方法,也是我院儿科开展得最早、接受治疗人次最多的中医外治疗法。
中药穴位敷贴疗法适应症:
1.中药方1号-理气止痛、止呕止泻
适用于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腹胀的儿童。
常用穴位:外敷中脘穴、神阙穴可治疗儿童胃肠炎引起的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腹胀等症状。
2.中药方2号-清热利咽、通便泻火
适用于便秘、咽喉肿痛的儿童。
常用穴位:外敷天突穴治疗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咽痛;
外敷神阙穴治疗儿童大便干结;
外敷双涌泉穴治疗儿童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发热,引热下行,以助退烧。
3.中药方3号-清热解毒、解表散热
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外感发热症。
常用穴位:外敷双涌泉穴治疗外感发热儿童的发热,引热下行,以助退烧。
4.中药方4号-疏风止咳、温肺化痰
适用于各种外感鼻塞流涕、咳嗽、咳痰症。
常用穴位:外敷大椎穴温热助阳有效缓解儿童外感鼻塞流涕症状。
5. 中药方5号-理气健脾、消食化积
适用于疳积、厌食病。
常用穴位:每晚睡前外敷神阙穴晨起取下,治疗儿童疳积、厌食。
6. 中药方6号-止咳平喘
适用于咳嗽、哮喘病
常用穴位:外敷双肺俞穴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喘咳症状。
7.中药方7号-收涩止汗、健脾益气
适用于汗证
常用穴位:每晚睡前外敷神阙穴晨起取下,治疗儿童汗多症状。
中药穴位敷贴时间:
1岁以下每次贴4-6小时
1-3岁每次贴6-8小时
3-7岁每次贴8-10小时
7岁以上每次贴12小时
(詹金容邓琴)